(三)學校文化等同于政治資本
不可否認,學校文化現(xiàn)在是一股熱潮,有很多人對此津津樂道。但
以筆者的淺顯的經(jīng)歷,認為其中不乏濫竿充數(shù)者。當問及某些中小學校
長為什么進行文化建設時,很多校長的回答是“上面要求的,不得不
做”;“別的學校都在搞,我們不能落后啊”;“為使學校更有特色,成為
名校”。可見,多數(shù)學校把學校文化建設看成必須完成的任務,互相攀比
的資本,成名的途徑。在這些回答的背后,是非常濃重的功利主義色彩,
只有完成了任務、在攀比中勝利、成了名校,才能得到“上面”的青睞,
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高的職位。因而學校文化成了一些學校粉
飾門面的面子工程。但是,學校文化應該具有內(nèi)生內(nèi)源的性質(zhì),“基于學
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不是執(zhí)行外部命令,也不是校長一人的利
益需要。
(四)學校文化等同于校園文化
雖然“學校文化”這個概念被教育實踐者所認同,但是由于缺乏理
論的指導,也跟實踐者缺乏深人的思考相關,學校文化建設在實際操作
中還是停留在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很多學校領導在談到學校的文化
建設時,總是脫離不了帶領參觀者觀看學校的校訓石、花園、假山、墻
壁等,我們不否認這些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但它們決不是全部。
實際上,它們是學校文化中最表層、最外在的東西。這種做法只能使人
認為學校文化是在走校園文化的老路,只是換了雙“新鞋”而已。
由上可知,學校文化才剛剛興起就遭遇到了這么多而且很致命的危
機,而我們又深知學校文化對于學校發(fā)展、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性,所以必
須應對危機、研究危機,解除危機,而對于這些任務,作為研究學校文
化學的學者責無旁貸,這些危機的存在也體現(xiàn)出了學校文化學的價值
所在。
二、學校文化學的價值
學校文化學作為一門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學科,既有深刻的理論價值,
也有現(xiàn)實的實踐價值。
(一)學校文化學的理論價值
1.開辟了新的教育學研究領域
學校文化學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學科,它本身是在教育實踐的推動下,
相關學科不斷分化和組合的結(jié)果。當然,它需要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學
校文化學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分析本學科自身的缺陷,注意相關學科的
發(fā)展,從中獲得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另一方面,學校文化學的建立,一定
會因其與生俱來的鮮活的實踐性和挑戰(zhàn)性,吸引一批教育理論研究工作
者進人這個領域,幫助關注學校文化建設的教育實踐工作者總結(jié)和提升
已有的理論,進而對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工作進行指導。
同時,學校文化學以獨立學科的地位被教育實踐者所認識,這會使
其研究者在自己工作遇到困惑時知道如何去尋找解決辦法,現(xiàn)實是,很
多校長或者教師們在遭遇到學校文化學問題時,不知道該請教教育管理
學還是教育哲學的學者。學校文化學的建立既解決了這樣一些人的困惑,
同時也促使校長以及教師們以自覺的批判態(tài)度反思學校文化學理論和
實踐。
2.促進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完整
學科的產(chǎn)生就是一個不斷分化、細化的歷史過程。最初的哲學在發(fā)
展中逐漸分化出物理學、神學、醫(yī)學、哲學等學科,教育學也從最初的
教育學、課程與教學、管理學等逐漸細化,以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研
究方向的樹狀結(jié)構(gòu)不斷發(fā)展壯大,這個過程隨著學科頻繁的交流也在增
速。當然,新學科的興起絕不是出自某些集團的利益驅(qū)動,這是一個科
學而嚴肅的事情,只有源自實踐的需要和推動,同時又在理論上得到驗
證的新學科才能建立并存在下來。
學校文化學的興起直接受益于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對學校發(fā)展的思考
及困惑,他們迫切需要有專門的理論對其進行引導和支持。教育學實質(zhì)
上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教育實踐的需要就是教育理論努力的方向,而學
校文化學完美地闡釋了教育學的實踐特性,這一方面實現(xiàn)了教育學學科
的豐富和完整;另一方面,更彰顯了教育學的實踐性。
3.向?qū)W校管理學注人了新思維
管理理論的搖籃在企業(yè)界,學校管理學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企業(yè)管
理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然而學校畢竟跟企業(yè)不一樣,前者是公益性事業(yè),
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后者則是營利性企業(yè),其目的在于獲取
最大的剩余價值。因此,學校管理亦步亦趨的追隨企業(yè)管理的步伐,勢
必會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反思。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其管理方式和以企
業(yè)為代表的組織很不相同。薩喬萬尼對此做了細致的分析:在組織中,
成員間的關系是由他人構(gòu)筑的,而且這種關系已被編人種種等級、角色
以及角色要求的制度體系中‘。在共同體中,成員擁有一種與他人具有相
同意向的社會生活。雖然,組織和共同體都要對其成員加以控制,但組
織的控制依賴的是外在控制,而共同體內(nèi)的控制則更多地依賴規(guī)范、目
的、價值觀、專業(yè)精神、團隊精神以及成員間自然而然的互依性。雖然,
組織和共同體都強調(diào)授權(quán),但是組織視野中的授權(quán)總是被認為和參與決
策、現(xiàn)場為本的管理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共同體視野中的授權(quán)則很少聚
焦于權(quán)利,更多地聚焦于成員之間的以及對組織的承諾、責任和義務。
由此可見,在學校這個特殊的學習共同體中,依靠科學的管理理論無異
于緣木求魚。
學校文化學打破傳統(tǒng)學校管理的理性、科層觀念,以學校成員內(nèi)心
的價值觀念來引導學校成員自覺采取符合學校文化的方式來教書、育人、
交友、做事??梢哉f,不用學校相關領導用心良苦的去“管”,也能達到
井井有條的和諧之“理”。因為學校文化是人們普遍自覺的觀念和行為系
統(tǒng)、方式系統(tǒng),是一種群體意識和價值認同。凡是與學校的價值觀、理
想相契合的觀念與行為,會得到肯定和鼓勵。相反,凡是與學校的價值
理念相悖的觀念與行為會為眾人所不容,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梢?/span>
說,學校文化帶來了無形的、非正規(guī)的和許多不成文的行為準則,這種
行為準則將給學校成員以規(guī)范和約束,使他們自覺自愿地依據(jù)學校不成
文的價值觀的指導進行自我管理和調(diào)控,這種自覺自主的自我管理在很
大程度上彌補了單純硬約束帶來的不足與偏頗。
4.為多學科的交流提供交流平臺
教育的對象是人,任何學科的研究對象都不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那
樣復雜。因而,對教育問題的觀察需要多個角度,教育知識的研究也有
多種基礎和視角。任何一種研究視角都并不應排斥其他的視角,相反,
應該努力與不同視角的研究進行交流和對話。因為,我們不能同時看到
一個人的前胸與后背,視野路線的局限性在研究領域里也在起作用。所
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
山中。”對于人文社會科學更是如此,因為人的價值觀不同,認識的目
的、角度就會不同,所以,更需要多角度、多層次的把握。學校文化學
涉及教育學、管理學、文化學、學校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教育文化學
等多個學科,教育學者從事學校文化學的研究,需要對上述學科有基本
的把握,從教育學的視角出發(fā),挖掘其他學科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支持和
借鑒。同時,學校文化學也為關心教育但不是教育領域的專業(yè)研究者提
供了一個研究的切人點,這有助于相關學科及其學者之間的深人和有針
對性地交流,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各個學科應用、、檢驗、修正和傳播自己
的理論的過程。
(二)學校文化學的實踐價值
1.促使教育者反思教育生活,形成文化自覺
學校文化學的研究源于實踐,更是為教育實踐服務的,是為那些在
教育實踐第一線的教師、校長和教育行政人員等服務的。不過學校文化
學的研究并不是給他們一個模板,告訴他們怎么去做,而是要促使教育
者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使他們自覺思考教育
的文化意蘊。
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教育就是促使人的思想發(fā)生轉(zhuǎn)變,特別是
向善的一方轉(zhuǎn)變。而文化也可以被看做是動詞,也具有轉(zhuǎn)變的意思。教
育和文化具有同質(zhì)性。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傳遞和創(chuàng)造
文化的地方。然而現(xiàn)實是,學校卻不具有教育意義,也沒有文化的味道,
充斥校園的是學生為了升學和工作(金錢)而學,教師為了工資而教。
再也沒有“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的學習愿望,也沒有“千教萬教教人學
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理想。今天的學校,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自
己的使命,缺乏明確的價值觀念,沒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可以說,學校
這個最有“文化”的地方反而沒有“文化”了。
把學校文化學作為一門學科來看待,讓身處學校中的學校成員睜開
眼睛去尋找隱藏的文化,去思考“什么是學校”,“什么是教育”“我在學
校中的地位”“我能給學生帶去什么”“我想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在反
思中去感悟教育的真諦。
2.維護學校成員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學校文化學致力于學校文化的文化,使學校文化成為一個具有理論
地位的專業(yè)術(shù)語,使學校文化從實踐中的自發(fā)狀態(tài)上升為具有理論高度
的應然狀態(tài),并進一步促成其在實踐中的自覺狀態(tài)。學校文化學讓學校
成員意識到文化建設的必要勝。學校文化實際上表達的是學校的追求和
理想,代表著全體人員的根本意愿。當這個位于學校成員內(nèi)心深處的意
愿被他們自覺認識到時,就會成為強大的精神力量,讓他們感到是在為
自己的理想而工作,自己的工作將會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而且,在學校這
個組織中,還有很多跟自己有著一樣的追求,像自己一樣為之奮斗的同
事們,這就有效地調(diào)動了他們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強烈的成就感
和歸屬感。同時,學校也憑借學校文化形成強有力的學校凝聚力。這正
是顧明遠先生所總結(jié)的:“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總是有愿景、有期望、環(huán)境舒
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會激勵師生開拓進取,不怕困難,
追求卓越,努力把學校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出色。在這種優(yōu)秀文化氛圍中,
全校師生有一種責任感、榮譽感,驅(qū)使他們努力教和學,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
經(jīng)驗和成績。”
3.引導教育改革的方向
素質(zhì)教育、新課程改革推行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當
深人學校跟中小學老師談素質(zhì)教育、新課程,聽到真實的回答仍然會讓
我們感嘆應試教育真是“扎扎實實”啊。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很多,本
文不準備面面俱到地一一闡述,只是想從學校文化的角度來談一下個人
不成熟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的關鍵,評價標準和方式不改變,
怎么改革也仍是原地打轉(zhuǎn)。所以教育評價多元化的提法一直都很有號召
力。然而問題在于,評價多元化只是一個原則,具體怎樣多元化?除了
考試成績這一元之外其他多元體現(xiàn)在哪里?筆者曾經(jīng)也對這個問題困惑過。
但是現(xiàn)在,我們可以說,學校文化建設毫無疑問要在多元中占據(jù)一
席之地。
教育評價,評價的對象是學生,但學生是學校中的學生,所以,以
分數(shù)為衡量標準的教育評價的對象也包括了學校。有評價就有比較和競
爭,在分數(shù)為標準的前提下,學校在競爭中獲勝的惟一琺碼就是學生的
分數(shù),分數(shù)越高,升學率就可能越高,學校才會獲勝。分數(shù)這個原本只
是衡量學生的標準,通過評價這個中介,也成為了衡量學校的標準,逐
漸又演變?yōu)槲┮粯藴?。雖然教育政策和教育輿論都在譴責這種分數(shù)至上
的教育評價,然而其他多元的缺失卻使得譴責無力。
而學校文化學的出現(xiàn),使學校文化這個學校與生俱來的固有特征也
成為衡量學校的一個標準,學校文化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無疑
有利于糾正當前人們對分數(shù)的過度執(zhí)著。把學校文化建設明確作為評價
學校的標準,是未來教育改革的可行、必行之路。
——本文轉(zhuǎn)自由余清臣和盧元凱主編的《學校文化學》,如有更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看本書。